先秦诸子十讲——伟大的智者老子与《道德经》
2010年12月17日下午两点三十分,吉林大学吕文郁教授在研究生院3-104教室为同学们带来“先秦诸子十讲”系列讲座的第五讲——伟大的智者老子与《道德经》。
本次讲座,吕教授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分别是:老子其人、《老子》其书及老子的思想。
关于老子的事迹,先秦古籍中记载甚少,有些记载又难以信据,所以,司马迁在写《老子列传》时,已经感到茫然。在《史记》中,他写的老子传仅五百余字,而在这500字的传记中,太史公竟然为我们列举了三个不同的老子。究竟哪一个老子更接近于历史真实,太史公自己也难以断定。吕教授则认为,历史上确有老子其人,应该就是司马迁所写的第一个老子。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与孔子为同时代人,大约比孔子年长30岁。老子曾任周守藏室之史,负责管理王室图书,又称作“柱下史”。孔子三十多岁时,曾西去王城雒邑,向老子问礼,并通过老子的帮助,得以遍观王室收藏的大量古代文物和图书典籍,从而使其眼界大开。孔子又通过向老子请教,增长了许多知识。接下来,吕教授讲述了历史上老子地位的变化以及有关老子生平的研究著作。
老子所写《道德经》在中国乃至人类的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老子因为有了这部书,使他成为在中国历史上唯一可以与孔子并列的伟大思想家。所以,吕教授在讲座中论述了《老子》一书的作者及成书年代等问题,并向同学们介绍了相关问题的研究著作。
吕教授本次讲座的第三部分是老子的哲学思想。在这里,吕教授着重介绍了老子的哲学中对世界本原的看法——万物的本原是道及其辩证法思想。
老子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在中国的思想文化史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吕文郁教授的讲座旁征博引、深入浅出,使同学们对这位先哲有了更多的了解。讲座现场座无虚席,气氛非常热烈,主题讲座后,同学们积极提问,与吕教授展开交流。最后,本次讲座在掌声中顺利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