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二日下午三点,古籍所会议室举行了《儒藏》系列学术讲座的第十讲,这也是本次《儒藏》学术周讲座的第三讲。在本次讲座中,单先生主要为我们讲述了以下几个问题。
一、维也纳学派及其相关问题。在先生看来,所谓的维也纳学派并不能称之为一个完整意义上的学派,其本身的存在是个奇怪的现象。维也纳学派倡导的是经验主义的分析哲学,但其却位于理性主义居统治地位的欧洲大陆,在这样的一块土地上产生具有重大影响的经验主义哲学似乎是不可能的。由于维也纳学派的大师维根斯坦曾在英国接受了罗素的哲学,而英国又是经验主义哲学盛行的地方,于是这一切就有了可能。先生认为,维也纳学派的经验主义哲学并未击垮真正意义上的行而上学。其创造了两个命题,一是综合命题,属于经验世界的科学,二是分析命题,属于本体世界的哲学。
二、行而上学的重建。在维也纳学派的强烈影响下,加之20世纪是个科学盛行的世纪,于是很多人认为行而上学已经没有了。的确,应该说,行而上学本身的一支在这一时期是出了问题的。其欲抛开自己的绝对分析命题而去经验命题,但其又是不能被经验世界所验证的,于是便陷入了困惑。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冯友兰先生在美国又重建了行而上学并提出了中国人有比西方人更高明的分析命题。
三、宗教、哲学、科学的相互关系。自维也纳学派诞生以后,科学主义盛行,在人们看来,哲学与科学似乎是对立的。但是,我们必须明白的是,它们之间应是统一的。同样,许多常人以为科学与宗教也是对立的,但实际并非如此。在许多西方人看来,宗教的存在能够使人们的灵魂得到安慰,使社会保持稳定,因而是有其合理性的。哲学与宗教同样也是不能分的。宗教、哲学、科学三者之间并无根本的矛盾,只是它们关注的视点和所要解决的问题不同而已。
四、中国古代哲学的精神问题。在先生看来,中国古代哲学的精神就在于超脱。超脱,是中国古代各家所要追求的至高精神境界。如儒家讲求的圣人之学,讲求的是天地合一,要求人去做圣人,去做宇宙人。道家讲求道法自然,佛家讲求极乐世界,玄学讲求魏晋风度,实际上都是把超脱作为自己的追求。他们追求的不是现实经验世界的功名利禄,而是超脱经验世界进入本体世界的无限乐趣。
旁征博引,涵盖中西古今,先生又一次让我们见识了其为学之精深